河南师范大学2021年文学类&传媒类专场招聘会邀请函
报名时间:2021/03/24 11:30:00-2021/04/08 12:00:00
开始时间:2021/04/10 09:00:00
结束时间:2021/04/10 17:00:00
举办场地:西校区致远楼 招聘大厅
电子邮箱:858238948@qq.com
当前状态:已结束 进入网络会场
浏览量:44
河南师范大学2021年文学类&传媒类专场招聘会邀请函
尊敬的用人单位:
衷心感谢贵单位长期以来对文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注与支持!为更好地搭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接交流的平台,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我校定于202 1年4月10日举办文学类&传媒类专场招聘会,诚邀贵单位参会。现将有关事宜函告如下:
一、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二、会议安排
时间:2021年4月10日(周六)
地点:河南师范大学致远楼招聘大厅
规模:拟设50个标准展位
三、参会对象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届毕业生(本科和硕士)
四、参会须知
1.参会不收取任何费用,并免费提供展位(一桌两凳),各用人单位自行准备单位宣传材料。
2.凡确定参会的单位,请于2021年4月8日前加入微信工作群(用人单位回执第2页),于2021年4月8日前完成网上报名并确认是否参加现场双选会,上传参会回执(盖章)。
3.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请用人单位携带招聘公函或介绍信到现场招聘。本次招聘会住宿自理(招聘会当日免费提供工作午餐),不再分单位组织宣讲,希望各单位给予理解和支持。
4.来校人员需出具身份证、健康码、介绍信,配合入校核验工作。招聘过程中需遵守校园防疫要求和场地管理规定。来校人员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和潜在感染者接触史,或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疼、腹泻等症状体征且症状未消失的,近期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且未做核酸检测的不得入校。招聘活动结束14天内,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如有疑似症状或确诊病例,请用人单位及时与学院负责人联系并告知详细情况。
五、单位报到
时间:2021年4月10日8:30—10:00
地点:河南师范大学西校区致远楼一楼报到处
注意事项:报到时请携带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介绍信各一份,凭与介绍信内容一致的身份证签到领取参会用品。
六、乘车路线
1、公交车:从火车站乘坐K1路或20路公交车到河师大西校区站下车,从汽车总站乘坐31路公交车到河师大西校区站下车。从高铁站乘坐57路或69路公交车到河师大西校区站下车。
2、出租车:从火车站、汽车站到学校大约15元,从高铁站到学校大约20元。
七、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 荆恒磊
联系电话:13525068500
E-mail:858238948@qq.com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文学院
2021年3月26日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简介
1951年8月,平原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开始招生,这就是文学院的前身;1955年8月,中国语文系调整到河南第一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1985年6月,新乡师范学院改名为河南师范大学,9月恢复成立中文系;2003年4月,中文系撤系成立文学院。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戏剧影视文学四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学、戏剧影视文学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学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和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教学(语文)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为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为校级一级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河南省文化改革与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实训基地、河南省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河南省广播电视新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基地;建设有中原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戏剧)、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基地3个省级研究基地;拥有省级教学团队—中国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3个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中国文章学研究会、河南省语文教育研究会挂靠我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9人,博士及在读博士68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2人。学院教师潜心学术,老一辈学人成绩卓著,示范引领,有的仍活跃在学术一线,中青年教师努力争先,学院上下形成了尚诚朴、求学问、重创新的良好风气。
学院注重教学管理与改革,先后获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各类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和教学成果奖30余项。
在抓好教学的同时,学院科研工作势头强劲。近五年来,学院老师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达到4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CSSCI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近40部,获得省部级奖励近20项。
学院拥有独立办公、教学、科研楼一栋,资料室255平方米,藏书50000余册,期刊240余种,建设有图片摄影、非线性编辑、录音与摄像、播音与主持等广播电视实验室与多媒体教室,拥有一系列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成套的音像资料,充分满足教师、学生的教学科研需求。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办学水平,学院先后聘请《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徐放,语言学家张静、胡明扬、王宁、戴庆厦、陈黻、张德鑫;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詹福瑞、莫砺峰、陈尚君、蒋凡;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王富仁、刘增杰等为兼职教授。著名作家刘震云、张承志、周大新等先后来院讲学。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10%以上的毕业生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工作,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为中学语文教师。据追踪调查,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毕业生82%已成为工作单位的骨干,30%成为省、市、县优秀教师,为振兴河南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广播电视学毕业生到中央和省市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戏剧影视文学的学生主要在各地剧团、传媒从事戏剧电影电视的文本创作和摄制、评论工作。他们都以扎实的基本功,热情的工作态度,学习创新的干劲赢得了单位的认可和赞扬。
伫立于牧野大地,植根于中原沃土,文学院恢复建系以来,砥砺前行,奋力开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学院将继续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办学质量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大力量!
文学院本科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既是国家级一流专业,亦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特色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既是国家级一流专业,亦是省级特色专业。该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该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学设施优良,学术交流广泛。近年来,毕业生考研率稳定在40%以上,而且每年向美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外派优秀毕业生担任汉语教师。
广播电视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该专业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报纸、网络、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建立了从中央级媒体到省级媒体及地方媒体的实习网络,中国新闻社河南分社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新浪河南记者站落户文学院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工作。本专业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已到新华社、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工作,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舞台和影视创作基本理论以及其剧本创作和编导技巧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戏剧戏曲和影视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创意策划、创作、研究、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中文剧本写作的专门人才,学生需要掌握文学、戏剧和影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从事剧目编导的基本应用能力,接受影视、话剧与戏曲艺术创意和剧本写作方面的系统训练,了解不同剧本的文体特征,具有话剧剧本、戏曲剧本或电影、电视剧剧本的写作能力。毕业生可以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戏剧电影电视的创作、评论、研究、管理和教学工作。
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主要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和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发展历史,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查询、阅读和使用文献的能力。培养具有独立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现实问题的学生,能够胜任语文教学、语文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
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是以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理论为培养目标的一个硕士专业,主要以就业为主,与学术研究的硕士相区别。
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既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跨文化交际理论,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及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用双语进行交流、教学,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国语言文学: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戏剧与影视学:培养具备戏剧、戏曲舞台和影视创作基本理论以及其剧本创作和编导技巧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戏剧戏曲和影视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创意策划、创作、研究、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文学院2021届毕业生简介
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共有579人。其中,汉语言文学(师范类)265人,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122人,广播电视学(非师范类)92人,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类)100人。2021届硕士毕业生共有131人,其中中国语言文学19人,汉语国际教育18人,学科教学(语文)80人,戏剧与影视学7人,戏剧7人。
学院根据学生专业特色,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实习。2021届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真诚感谢各用人单位长期以来的支持、帮助和关心!